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记得之前发过一个单章,专门讲度量衡,不知道丢哪去了。
昨天有读者问:汉1石不是30kg吗?每人每月2石粮食,也就是60kg,每人每天2kg?这不对吧?
在这里重新跟大家讲一下秦汉度量衡,并注明其来源——学知识,总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嘛~
首先是长度单位。
按照秦汉出土文物,主要是虎牢关秦墓葬群、张家山汉墓葬群中发现的标尺等物,可得:秦汉1寸≈2.32cm。
再按照1尺=10寸,1丈=10尺,1里=180丈可得:1尺=23.2cm,1丈=2.32m,1里=417.6m。
1顷=100亩,一亩=240《平方步》——6尺=1步,宽1步、长240步=1亩。
重量单位。
秦汉1斤=16两,1两=24铢,从史料中《长、宽、高各一寸之金,其重一斤》的记载,再以黄金19.32gcm3的密度算得,秦汉一斤≈250g。
容积单位:
根据出土的秦汉容器测得:1升=200mL。
10升=1斗,10斗=1斛,又64斗=1钟。
须得一提的是,‘石’同‘斛’一样,都是容积单位,而不是重量单位。
在很多搜索引擎,包括文献当中,都发现了‘1石=120斤’的记载,但石作为容量单位,是不可能有恒定重量的。
就好比拳头大的棉花和拳头大的铁,按秦汉的度量衡可能都是‘1升’,但其重量绝对不可能相等,因为还需要考虑到《密度》这个变量。
根据多方查阅资料,并通过从先辈七月新番所著《汉阙》借鉴、推演,得到了说服力最高的一个标准:秦汉1石,合粟米13.5kg。
这也不是盲猜,而是通过1升=200毫升,10升=1斗,10斗=1斛,1斛=1石得出:1石约合20000mL,即20L。
再按照粟米大约0.68的密度系数,算得粮米1石=13.5kg左右。
这个数据也得到了文献支持——有相关研究者曾尝试称量体积为20L的粟米,得重13.55kg左右。
且按照1石=20L来计算,1石水才不过20kg,折合汉斤80斤,1石粮食比1石水还重,明显不合理。
至于‘1石=120斤’,即1石=30kg这个说法的来由,目前尚未查清,但应该是某个密度约为1.5的物资,才符合1石=120斤的状况。
根据百度百科密度表,查得密度符合1.5,且存在、常见于秦汉时的物质有:
碎石1.32~2.0
粗砂1.4~1.95
细砂1.4~1.65
所以1石=120斤的说法,大概率就是以上这三种物质其中之一,且大概率是细砂。
记住咯~
石是容积单位~
不是重量单位~
1石粮米,也不是通过称重获得,而是用‘斗’作为量具,1斗1斗盛,盛够10斗方为1石~
也正因此,古代的高利贷,总会有‘大斗进,小斗出’的说法——封建时代,农耕社会,绝大部分百姓的‘高利贷’,实际上都不是借钱,而是借粮~
这样算来下,每人每月2石的粮食消耗量,也就是每个月27kg,平均每天不足1kg,绝对算不上‘大胃王’的食量~
大局 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 末日二次元 韩娱之时代巨星 死灵小法师 龙抬头 我都要成仙了,你告诉我这是在真人秀 从十万年前归来 踹开前任后我野翻了 我在大唐开当铺 横行花都 干宋 鸿蒙剑神 玩转官场 灵魂传承者 无极大世界 乐在首尔 斗罗:唐三是我哥 嫁人后龙族殿下躺平摸鱼 烟视媚行
市一高新丁黄景耀因得罪骨干教师被恶意针对,不堪受辱辞职后意外得到仙家至宝。重新执教县一高,左手录运簿册掌天下文章,可查看每一个学生学习天赋,提升天赋。右手文昌大印掌考场气运,财富官运。教师以教育水平和升学率为本,黄景耀渐渐发现他的本钱雄厚的有些令人发指,一次次撼动整个教育界,又远不止单一的教育界。...
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庾明毕业后因为成了老厂长的乘龙快婿,后随老厂长进京,成为中央某部后备干部,并被下派到蓟原市任市长。然而,官运亨通的他因为妻子的奸情发生了婚变,蓟原市急欲接班当权的少壮派势力以为他没有了后台,便扯住其年轻恋爱时与恋人的越轨行为作文章,将其赶下台,多亏老省长爱惜人才,推荐其参加跨国合资公司总裁竞聘,才东山再起然而,仕途一旦顺风,官运一发不可收拾由于庾明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棚户区改造工程受到了中央领导和老百姓的赞誉。在省代会上,他又被推举到了省长的重要岗位。一介平民跃升为省长...
刚发现自己会被裴聿城的意识附身时,林烟是拒绝的。明明在酒吧蹦迪,一醒来,躺在了荒郊野岭。明明在家里打游戏,一醒来,站在了欧洲大街。明明在跟男神烛光晚餐,一醒来,站在了男洗手间。这日子没法过了!后来的林烟大佬求上身,帮我写个作业!大佬求上身帮我考个试!大佬求上身,帮我追个男神!大佬听说生孩子挺疼...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一种能帮忙泡妞的异能会给主角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奇遇?很简单,进来一看便知!...
为了躲避一个美女疯狂的纠缠,叶权宇在好友的帮助下偷偷来到日本,光荣地成为了圣樱花女子高中的第一名男学生,原本只想平静读完高中的他,面对一群萌萌的少女,生活又怎么可能平静得了?交流群号2746792欢迎大家前来交流吐槽!...